(一)工作机构介绍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机电工程系于2005年组建成立,该系拥有增材制造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金相制作实验室、模具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钳工实验室、机械加工中心等共计23个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同时为每个实验室安排一名专职教师辅助管理,能够承担起平时开放日的设备讲解和演示工作。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所有科普老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实验室面积大,环境好,所有实验室配备了中央空调,大部分实验室安装了智慧黑板。实验室主要位于实验楼和加工中心两处,每个实验室面积至少达105 m2,能够满足全系师生的基础实验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日常的开放日接待任务。实验室内设备种类齐全,设备先进,基本上为近几年新上设备,总价值约为6000万元,能够让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智能生产技术。近期,机械创新和增材制造等实验室的定期开放日中,先后有200人次的学生家长来参观学习。在机械创新实验室里学生能够动手搭建喜欢的机械动态模型,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增材制造实验室里学生能够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各种理想模型,在了解3D打印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为后期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每次的开放日中,机电工程系的实验室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参观者领略科学与技术的魅力,同时也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
(二)交通信息(停车位、公交路线)
1.校园车位充足。
2.经过校园的公交路线:K4路,K11路
一、工作规划
未来三年,机电工程系实验室科普基地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按照《聊城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发挥应用型大学的技术优势和先进齐全的实验室设备优势,将科学普及服务最大化,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融入高新科技开展科普活动,建设相应的科普课程和科普资源,扩大在科普领域的影响力。具体工作规划如下:
(一)2023年:建设与完善阶段
完成现有研究项目,编写科普读本,系统建设科普课程,建设科普网络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科普活动不少于5次,实验室常年开放,受益人数不少于500人。积极参加市内、市外各项科普活动;
举办全市范围的机械创新和智能制造相关的交流研讨会,提升科普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推广宣传相关科普成果;
申报与科普相关的研究项目,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
(二)2024年:推广实施阶段
根据科普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定点服务和共建单位达到5个以上,开展有组织的科普活动不少于8次,实验室常年开放,受益人数不少于1000人,积极参加市内、市外各项科普活动;
与其他高校合作,建立科普联合体,共享科普资源,拓展科普范围和领域;
面向郊区、农村以及周边地市等地区开展“走出去”的科普活动。
(三)2025年:总结提升阶段
在2024年科普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丰富科普内容和手段,与共建和合作单位联合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总结前两年经验,对现有体系进行改进升级,进一步拓展科普内容和模式,拓展活动范围和领域,提升影响力。
二、服务宗旨
(一)普及科学知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就会寸步难行。科普基地会根据团队中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通过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开放基地的各类实验室,并借助于现代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把专业的科学知识以直观浅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
(二)弘扬科学精神: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知识浩如烟海,而且还在不断地迭代更新,任何一个人穷其一生都不能掌握某一学科的所有知识。因此,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公众具有明辨是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人们才会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
(三)激发科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与思考。在科普的过程中,力求跳出书本与课堂的局限,多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去体验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使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对科学的兴趣。
(四)播下科学种子:科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播了多少知识,而是要在青少年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当这颗种子在心里扎根发芽以后,才会慢慢开花结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培育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三、科普工作制度
(一)普及科学知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就会寸步难行。科普基地会根据团队中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通过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开放基地的各类实验室,并借助于现代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把专业的科学知识以直观浅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
(二)弘扬科学精神: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知识浩如烟海,而且还在不断地迭代更新,任何一个人穷其一生都不能掌握某一学科的所有知识。因此,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公众具有明辨是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人们才会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
(三)激发科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与思考。在科普的过程中,力求跳出书本与课堂的局限,多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去体验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使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对科学的兴趣。
(四)播下科学种子:科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播了多少知识,而是要在青少年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当这颗种子在心里扎根发芽以后,才会慢慢开花结果,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培育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