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匠心铸魂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理论学习与交流|筑牢思想根基
工作室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加强政治理论研学,提升辅导员政治意识和工作能力。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等文件,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组建“红色先锋队”,设立党员工作站,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多次党员先锋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匠心向党意识。此外,工作室深入开展各类主题研讨交流活动,包括“匠心引航”辅导员工作论坛、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等,累计开展专题学习活动6次,参与教师110余人次,促进辅导员共同进步。


课程思政与特色课程|启迪匠心思维
工作室与专业教研室合作,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通过讲述我国古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此外,还联合开发了《模具设备的认识及模具件的加工》等工匠精神特色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



实践育人|锤炼学生匠心能力
工作室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与6家企业达成协议,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400余人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成立“瞪羚”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多项重大赛事,获得近百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此外,工作室还依托科普基地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如科普助力文明实践、保护黄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其中部分活动受到中国日报中文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权威媒体报道。同时,工作室充分发挥退伍学生引领作用,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榜样引领|彰显匠心之光
工作室通过“聊小匠”栏目挖掘校内榜样,开展优秀校友交流报告会、师生交流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和校友分享经验,激励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同时,邀请全国劳模代表张海燕、柯晓宾进校园做主题报告,开展交流活动,推动劳模工匠精神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动力。


展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化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